数据硬销毁是指采用物理破坏或化学腐蚀的方法把记录涉密数据的物理载体完全破坏掉,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泄露问题的硬盘销毁方式。数据硬销毁可分为物理销毁和化学销毁两种方式。物理销毁又可分为消磁,熔炉中焚化、熔炼,借助外力粉碎,研磨磁盘表面等方法。
电子产品销毁之磁盘数据销毁的原因
由于磁盘使用的是磁性介质的存储原理和数据的读写方法,普通的数据销毁方法,如低级格式化和数据删除,不能完全*之前存储的数据。操作系统和磁盘的隐性操作将产生剩余数据。为了避免使用残差回收原始数据信息,造成*泄漏的风险,在磁盘崩溃或修复之前,捐赠的磁盘数据应该按照不同的种类分类销毁。以下是产品销毁磁盘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与不能彻底销毁数据的原因介绍如下:
生化销毁
1、低级格式化后的数据是可恢复的
现在流行的低级格式化,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写标记过程,所调用的磁道、扇区是经过转换后的,并不是对物理的磁头和磁道进行操作,经过这种低级“格式化”后,磁盘上的数据可以恢复,因此存在不*因素.。
2、高级格式化操作不能彻底删除数据高级格式化仅仅是为操作系统创建一个全新的空文件索引,将所有的扇区标记为“未使用”状态,让操作系统认为硬盘上没有文件,当用户对磁盘进行高级格式化操作时,先扫描磁盘的每个扇区并确保它可用,接下来,写入寻址系统,磁盘根目录,文件分配表.格式化操作完成后,系统在磁盘上创建新的根目录,磁盘上原来保存的信息便都变的不可访问.因此,格式化后的硬盘数据能够恢复,也就意味着数据不*。
3、DELETE操作不能真正擦除
磁盘信息由于对效率等诸多方面的考虑,用户所使用的删除命令,如DEL是依靠调用WIN32函数来实现.事实上,删除文件系统只是将文件的文件目录项的个字节改成一个特殊字符“E5H”(或小写的希格玛),做一个删除标记,把它们在FAT表中所占用的簇标记为空簇,在文件系统中去除目录区的文件名和数据区的文件数据之间的索引链接,仅仅破坏文件的FAT或者FDT表,数据区没任何变化.正是操作系统在处理存储时的这种设定,可以用工具软件绕过操作系统,直接操作磁盘,恢复被删除的文件,为窃密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这种*数据的方法不*。
4、数据随意复制泄密
基于对病毒感染、数据丢失的顾虑,用户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有时这种备份操作系统自动进行。
整个复制过程很隐蔽,而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如果用户对数据进行擦除时,没有对备份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就将导致“副本”数据的残留.这给磁盘信息的保护和保密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5、磁盘的内部固**制导致部分数据无法覆盖
比如,老式磁盘的每一个磁道都有数量相同的扇区,但外圈的磁道比内圈的长,敏感数据有可能隐藏在外圈磁道扇区之间的缝隙中。
又如,磁盘的缺陷处理机制.对于磁性存储器来说,通常使用映射的方法来替换受损的磁道或扇区,把坏的和磁介质不稳定的扇区记录下来,做成磁盘缺陷列表,写进磁盘的系统保留区,替换掉原来旧的磁盘缺陷列表,并且通常不再对受损的磁道或扇区进行操作.而且,也有部分软件或病毒程序能将某些扇区故意标记为坏扇区.如果在磁盘的记录间隙、坏的磁道、被故意标记的区域中储存着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仍然可以通过特殊手段被读取。
电子产品销毁公司可以采用泡水法来进行文件销毁,这样的话就可以粉碎这些硬盘上的一系列的数据,如果是干净水的话,那么可能会被挽回,如果是脏水,硬盘的资料就无法挽回。
电子产品销毁范围
对于硬盘芯片销毁、集成电路销毁、主板销毁、线路板销毁、控制器销毁、硬盘销毁、数据设备销毁的销毁(包括消磁)还没有具体明确的管理规定,目前,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正在考虑制定相应的规范,确保涉密硬盘等存储介质在维修销毁过程中的*。当前,在涉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涉密存储介质(涉密硬盘、涉密优盘等)的使用和管理环节存在一些*隐患,尤其是在维修和报废处理上不遵守保密管理规定,缺乏*保密意识,给涉密数据带来很大的*风险。